尿毒症(即慢性肾功能衰竭)是指患者的双肾已经萎缩,无排泄、内分泌等功能。不到半个世纪前,尿毒症引起的心包摩擦音(尿毒症性心包炎所致)被认为是患者死亡的“丧钟”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如今,这种“丧钟”已经基本听不到了。 尿毒症的三种治疗方法 目前用于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是人工肾(血液透析,简称血透)、腹膜透析(简称腹透)和肾移植。由于患者自己的肾已无法工作,也无法恢复(即不逆),上述治疗是终身性的,也叫做肾脏替代治疗。 血透简单地说,血透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来,用机器把血液输送到特制的“人工肾”(即透析器),在此处将血液进行“清洗”(清洗用水是经处理的自来水和浓缩透析液),把血液内的毒素和过量的水分清除,然后把血液输回患者体内。如此周而复始,达到洗出(并非洗清)体内部分毒素的目的。每次需要4~5小时,每周2~3次。 腹透是利用天然“透析器”,即患者自身的腹膜(位于腹腔内)作为清除毒素和水分的工具。医生通过小手术把一条30厘米左右的管道(腹透管)插入患者腹腔内,置管后并缝好刀口即可做透析。把1.5~2升的透析液缓慢地灌入腹腔内,透析液在此处停留并“工作”4小时,让尽可能多的毒素和水分进入透析液内,然后通过同一管道引出体外。这种过程每天要做4次。晚上最后一次(一般8点)灌水后要到次日上午8时才放出水,即透析液“开夜车”12小时。 肾移植这方面知识已经刊登过多次,这里不再赘述。 血透、腹透,优缺点分明 血透可较迅速清除毒素和水分,如因患者少尿或无尿时,体内水分过多导致肺水肿(心肺功能急性衰竭);清除过多的钾和药物毒物等,血透可显示出其“起死回生”的本领。但血透亦有其致命的弱点,一是血透时须用抗凝血剂肝素,有出血倾向者,或有活动性出血(如胃出血、脑出血)者不宜做血透;二是若患者有严重心脏病或太虚弱(特别是老年人),做血透有一定危险性;三是做血透需要血管通路(即动静脉瘘,用来引出和回流血液),有些患者血管细小,或血管很脆,或有炎症、硬化(如糖尿病患者)等,难以找到有足够血流量的血管,则无法做血透;四是某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或意外可随时在透析中发生,如心跳骤停、心肌梗死、脑血管意外、内脏出血等,这些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。 腹透清除毒素和水分比血透平稳,起伏小,易为患者所耐受,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患者;又因不用肝素,适用于有出血状态的患者。许多不能做血透的患者可做腹透;有时做血透数月后,患者原来尚有的尿量可很快变得少或无,而腹透则无此现象。也就是说腹透可保留一段时间的“残余”肾功能,这有助于患者较放心地饮水。腹透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,患者或其家人经过数周的训练,可自行操作,故患者家里只要有一间干净的小房间,就可在家里做腹透,可谓名副其实的家庭透析。但腹透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易发生感染,引起腹膜炎。另外,腹透可导致大量蛋白质流失。 血透、腹透和肾移植这三种疗法可接力进行。俗话说: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。”我认为按目前水平,肾移植10年、血透10年、腹透10年,尿毒症患者延长存活30多年当没问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