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医网 > 疾病频道 > 慢性肾衰 > 正文

糖尿病肾病 如何监测与治疗?

10月6日 21:25 来源:医网论坛

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的疾病,一个人如果得了糖尿病,身体机能往往不是单一的出现血糖增高问题,而是身体内各个器官都将会受到损害。其中,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通过微血管的病变影响器官正常功能的运转。

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的赖源德教授说:“由于人体肾脏是由非常丰富的微小血管(毛细血管)组成,如果碰上糖尿病导致的微血管病变,自然而然地,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成为糖尿病并发症首当其冲的受害者。”

因此,糖尿病患者在注意血糖变化的同时,必须有这么一个概念:肾脏是负责排泄血液中的废物与水分的重要器官,而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及其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,久而久之将导致微血管病变,最终累及肾脏并发生糖尿病肾病。

指标: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的“一点两段”

既然肾脏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“沦陷”的阵地,那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地防守呢?糖尿病病情控制在哪些范围有利于保障肾脏的安全?赖源德教授提出: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“一点两段”——

一“点”:控制血糖

正常的血糖值分为空腹血糖值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值。以空腹血糖值为例,正常的情况应该介于3.9—6.0mmol/L之间,如果空腹血糖值高于7.0mmol/L,或葡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11.1mmol/L,则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。

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,血糖情况保持在6.0—7.0mmol/L之间即可,不宜为了“降糖”而“降糖”,一次性的、大幅度的“降糖”容易导致患者出现“低血糖”表现,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安全。

赖德源教授表示:日常生活中坚持对血糖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,对于家中有血糖仪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每天监测血糖4次,并做好详细的血糖情况记录,在复诊时出具给专科医生进行病情参考与评估。当然,这个记录的前提必须是正确掌握自我测量血糖的方法。

两“段”——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

如果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,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则是反映监测近期3个月的血糖控制的情况。因此,糖化血红蛋白被誉为糖尿病监测的“金标准”。

ADA(美国糖尿病学会)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%,IDF(国际糖尿病联盟)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.5%,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.5%以下。

赖德源教授提醒: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最好能保证每3个月监测一次。其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,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,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
由于肾脏是糖尿病并发症首当其冲的受害者,因此,即使没有出现肾脏病变临床表现特征的患者,也应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肾脏情况的监控。通常情况下,可以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。

赖德源教授提醒: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μg/min时,糖尿病患者应该开始警惕肾脏是否出现病变,建议这种情况的患者每3个月监测一次。因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、最可靠的诊断指标之一。

常见疾病问题

就医导诊

找最好的医院
找附近的医院
查疾病 - 查症状 - 查药品 - 检查查询 - 妇科 - 男科 - 皮肤病 - 性病 - 眼病 - 口腔病 - 耳鼻喉疾病 - 肾病 - 传染病 - 精神心理病 - 肿瘤